第205章 送日子之谈男子再婚 (1/2)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深冬,岳西南的天地被严寒凝固,凛冽的北风如猛兽般在空旷的原野上咆哮。铅灰色的天空沉甸甸地压向大地,细碎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银装。阿丽家所在的村子,错落分布的房屋仿佛一个个沉默的卫士,在风雪中静静伫立。房檐下挂着的冰锥,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光。
阿丽家堂屋内,煤炉散发着温暖的气息,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水壶在炉上烧得 “咕嘟咕嘟” 响,阿丽母亲热情地为大家端来热气腾腾的茶水。阿丽紧挨着贾晓臻坐下,时不时偷偷看他一眼,眼神中满是甜蜜。阿丽的三爷爷,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刻满岁月痕迹的老人,慢悠悠地坐到众人中间,从腰间掏出旱烟袋,不紧不慢地装上烟丝,用火柴点燃,深吸一口,吐出一圈浓浓的烟雾。
“晓臻啊,你们在大城市闯荡,见多识广。可知道咱岳西南这边,男子续弦的门道可多着呢。” 三爷爷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
贾晓臻身子微微前倾,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说道:“三爷爷,我还真不太了解,您快讲讲,让我长长见识。” 一旁的贾茂林和王世坨也纷纷点头,投来专注的目光。
三爷爷磕了磕烟袋锅,目光透过缭绕的烟雾,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缓缓说道:“男子续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妻子亡故后的再娶,过去叫‘续弦’‘填房’;另一种是离异后的再娶。咱这儿的习俗,可不太重视再婚,还是更看重原配妻子,给的名分也更高。原配妻子死后能和丈夫合葬,这对做填房的女子来说,可是个遗憾,所以女人要不是没办法,都不愿做填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男子再娶。”
贾晓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三爷爷,现在社会对男子再婚,没有法律和习俗上的限制了吧?可听您这么说,好像实际生活中,男子再婚还是挺困难的?”
三爷爷吸了口烟,吐出浓浓的烟雾,说道:“没错,虽说法律和习俗不限制了,但离婚对男人来说,还是个污点,会影响他们再婚。咱这儿有句谚语,叫‘二茬光棍儿难寻妻’。一个男人要是丧偶或者离异,人们就会怀疑他和他家人的品行。要是离婚了,大家就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男方家也有问题,父母要是能‘拢住人’,怎么会离婚呢?要是丧偶,还会怀疑男人‘命硬’,‘克’人。而且,这些男人大多年龄偏大,择偶范围本来就小,要是再有孩子,再婚就更难了,很多人不得不降低择偶标准,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娶不上媳妇。”
阿丽的父亲在一旁插了一句:“确实,村里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爷爷接着说:“就说以前当过生产队队长的大张 吧,这人脾气暴躁,经常打妻子。听村民说,他还把妻子吊在门上,用烧红的铁丝烙她。妻子过世后,有人给他说媒,女方一打听他的为人,都不同意,几次说媒都没成功,他就一直单着。”
贾晓臻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人,太过分了。”
王世坨也忍不住说道:“这种人,谁敢跟他过日子啊。”
三爷爷又讲起另一个例子:“还有宁老三,1979 年结的婚,有个女儿。婚后发现妻子耳聋,心里就不满,1981 年两人离了婚,女儿被女方带走。宁老三会缝纫,收入还不错,按说条件还行。可就因为离过婚,年龄又大,再婚特别困难。离婚 7 年后,有个讨饭的妇女来到咱村,有人撺掇她和宁老三 结婚。那妇女在宁老三 家住了半年,后来她丈夫找来,要带她回去。宁老三就说,‘她花了我很多钱,要走就得还钱,不然就告她欺骗钱财’。那妇女害怕,最后把大女儿嫁给了宁老三。”
阿丽听得入神,忍不住说道:“这事儿太曲折了。”
贾晓臻接着问道:“三爷爷,那离婚后,有没有复婚的情况呢?”
听了贾晓臻的询问,他点点头,清了清嗓子说道:“有是有,但 20 世纪 90 年代,咱村还没有复婚的例子。不过有女方想复婚,男方父母同意,男方却拒绝的情况。”
“就说杨四吧,他和媒人是邻居,当初看在媒人的面子上,稀里糊涂就结了婚。婚后两人性格不合,三天两头吵架,日子过得鸡飞狗跳。1997 年,两人终究还是离了婚。女方生的孩子,离婚时留在了男方家,由杨四的父母帮忙抚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