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40小说网 www.40xs.net,最快更新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

    第2o7章 太祖仁政,起兵造反

    “这告示上写的是什么?”

    “太祖陛下临凡救世,杀张献忠,败李自成,剿贪官污吏,查叛国逆贼?”</p>

    “朝廷居然这种告示?真的假的。”</p>

    “官府的告示还能有假?”</p>

    “上面还说,今年就是我们大明灭亡的时期,现在朝廷正在追捕后来叛国的官吏。”</p>

    “不止呢,那些士绅也抓。黄员外昨天被抓的消息你们知道吗?”</p>

    “啊?黄扒皮居然被抓了?”</p>

    “你们消息还是太落后了,可不止黄扒皮,还有周员外,刘员外,孙员外,连杭州同知范大人都被抓了。”</p>

    “天呐,不敢想象。”</p>

    杭州钱塘县衙门口处,挤满了过来围观的百姓。</p>

    今天一大早,县衙不知道抽什么风,衙役们走街串巷,打着锣鼓,到处张贴告示。</p>

    以前张贴告示最多就是贴在县衙门口,今天却是各临街店铺的墙上,各十字路口的路牌上,各人多处全都张贴。</p>

    仅仅过去了不到半日功夫,整个钱塘县、仁和县,乃至于杭州城全都沸腾起来。</p>

    因为告示的内容实在是太劲爆了。</p>

    太祖成仙,遨游时间长河,于未来看到了大明未来即将灭亡,于是耗费全部法力下凡救世,现在已经到达了南京。</p>

    未来大明居然被李自成这逆贼消灭,福王于南京复国,结果建奴南下,占领了华夏大地,建立了所谓大清,很多官员士绅都通敌卖国。</p>

    看到这些东西,很多百姓都迷茫了起来。</p>

    如今大明的局势别说普通百姓,就连很多官员士绅都看不懂。毕竟古代有信息壁垒,朝廷个文书都要一两个月才到,现在国家是个什么情况,谁也不清楚。</p>

    百姓们只知道世道越来越艰难,收的税越来越重,各地时不时传来流寇肆掠的消息,治安也变得越来越差,很多人生活愈贫困潦倒。</p>

    他们不知道大明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该怎么样。只是过惯了大明的百姓,日子该怎么过就继续过下去。江南的百姓总归是要比北方受灾的百姓日子稍微好点,至少能勉强活下去。</p>

    现在再来看。</p>

    人们才知道。</p>

    哦。</p>

    原来大明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p>

    “你们说,太祖陛下真的来了吗?会不会是有人假冒太祖?”</p>

    “给你十个胆子你敢假冒吗?现在江浙官员都愿意跟随太祖陛下了,还有很多人通过仙器去了洪武朝呢。”</p>

    “唉,希望太祖陛下能多肃清一下吏治,降一降税吧。我家原来家底还算殷实,有二十多亩田,两亩桑林,一亩宅院,现在也就能勉强糊口了。”</p>

    有人叹息说道。</p>

    江浙地区文风比较重,识字率很高,而且明末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东林党鼓励广开言路,所以认字和敢说话的百姓还是很多。</p>

    如今北方地区多灾多难。</p>

    受小冰河影响,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灾荒严重,南方地区也有不小的灾情。</p>

    据史料记载,崇祯年间,就连广东海南那样在后世冬季常年保持在二十度左右的地区,都多次有降雪的记录,可见这个时期的天气异常变化有多大。</p>

    太湖流域本身就是产粮大区,受灾变气候影响,粮食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加上江南地主很多改稻为桑,种植棉花、桑树、麻等经济作物,更加加剧了粮食产量的降低。</p>

    接着朝廷对自耕农的税又重,很多江南百姓都活不下去。甚至还有官逼民反的情况,如许都之乱,白头军之乱,便能知晓如今的世道之艰难。</p>

    “让一让,让一让。”</p>

    就在这时,告示栏外又有衙役推开围观的人群走进来,把一张新的告示贴在了旁边。</p>

    “快看看,快看看,又生什么了?”</p>

    “别挤别挤。”</p>

    “来个人念一下。”</p>

    等衙役们走后,百姓们马上又聚拢过来。</p>

    “陛下感念于百姓之艰,额定归附区取消所有赋税一年,永久取消三响,没有田地,或家中田亩数量少于五亩者,可找官府报名登记,一月之内。要把查抄的卖国官员、贪官污吏及叛国的地主劣绅土地全部分给无地百姓但有虚报、瞒报,多领田地者,杀无赦”</p>

    有人大声把告示内容念出来。</p>

    实际当然不是,而是用的第一人称口吻,内容是“朕念大明百姓之艰,遂减赋税一年,永不加三饷”之类。</p>

    但明末的时候其实很多地方已经与后世地方方言没什么区别。</p>

    而且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是中华大地语言文化展的重要时期,古人日常说话也不再是那么文绉绉,而是以白话俚语居多。</p>

    所以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p>

    听到老朱要把查抄的卖国官员以及贪官污吏地主劣绅的土地分给百姓,周围百姓们全都沸腾了起来。</p>

    有人不敢置信道:“可以领田地了吗?”</p>

    “这是太祖陛下的仁政,是仁政!太好了,我家也能领田地了。”</p>

    “你家不是做小买卖的吗?也能领地?”</p>

    “做小买卖勉强糊口而已,家中的田亩早就卖了。”</p>

    “我愿意追随太祖陛下,从现在开始,太祖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让我死都行!”</p>

    众人有的惊叹,有的狂喜,还有的很是不爽。</p>

    惊叹的是朝廷居然地。</p>

    狂喜的是自己家中没有那么多田,可以领田了。</p>

    不爽的是自己家里可能刚好多于五亩地,看到别人能领田,心里不平衡。</p>

    事实上能住在杭州城里的底层百姓大多都是打工人,如手工制造业从事者,或者其余体力劳动从事者。</p>

    很多人都是自耕农破产,家中田地被迫卖给了地主,跑到城里来打工。</p>

    现在看到朝廷居然要给他们分田土,一时间欢欣鼓舞,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老朱赢得了巨大的民心和威望。</p>

    本身朱元璋在大明的威望就非常夸张,这一下就更加恐怖。</p>

    短短几日之内,消息传遍整个江南,江南地区对老朱的爱戴之心,自然也是节节高涨。</p>

    但这就苦了很多官员和地主。</p>

    正所谓查贪需要证据,扫黑需要名单,反恐只要坐标。</p>

    在官场盘根错节,谁清谁贪根本无从知晓的情况下,想要对付厘清官场,难如登天。</p>

    可老朱却是不走寻常路,也不在乎谁贪谁清,而是以忠奸为分界线。</p>

    谁忠诚,就要谁。</p>

    很多被判定为爱国忠臣的官员背地里其实是贪官。</p>

    毕竟在大明你不贪不占,就得像海瑞那样母亲过世都得找朋友借钱才能操办丧事。</p>

    但这些贪官却殉国了。</p>

    于是老朱就可以暂时不在意他们的贪腐行为,对他们委以重任。</p>

    这种方式不能说是错误的,却很片面。</p>

    因为虽然绝大多数人保持风骨殉国,可殉国的人不代表没有私心。</p>

    何况其中也有许多官员不属于殉国,只是明亡后没有出仕清朝,不能说明他们绝对忠诚。</p>

    如果把大明官员按十成来算,一成殉国,六七成投降满清,明亡后未出仕清朝的官员占据了十成中的两三成。</p>

    老朱自然不可能把这些人也杀掉,没什么道理,因而他们基本上都保留着原来的官职。</p>

    江南官员与江南地主牵连非常深,老朱想动江南地主的利益,要杀的人很多都是这些殉国官员的朋友、亲戚之类,他们自然也得掂量掂量。</p>

    其中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随老朱的步伐。</p>

    他们很清楚太祖的为人,太祖来了,就势必会大造杀戮,江南处于一片腥风血雨当中是必然的事情。</p>

    这种情况下能保住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保住朋友。</p>

    所以大多数官员还是按照上级给的交代和命令,开始在自己辖区内想办法逮捕那些叛国官员,以及地方上的土豪劣绅。</p>

    同时清查他们的家产,分他们的土地给百姓,以此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p>

    但还是有极少部分拎不清。</p>

    在国家大事面前,他们可殉国。在私交上,却又犹豫不决,最终犯了错误。</p>

    江西巡按曹谷,明亡后并未殉国,但清廷召他他也没有出仕清廷,因此在这场风波当中自然不会遭到清算。</p>

    他本身是阉党成员,与很多阉党成员关系密切。</p>

    到明末的时候经过崇祯的清理,东林党和阉党其实已经名存实亡,然而政治余波却影响很大。如马士英和阮大铖在弘光朝掌权后,就大量起复了原来的阉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