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只要6微米制造工艺啊!整块芯片,也只集成了8000晶体管,实验室应该可以制造出来吧?”&1t;/br谢威急了。&1t;/br特么的,原本那个世界,被芯片卡了脖子。&1t;/br自己已经考虑到技术基础差,拿出了精简指令集架构,计算机系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开各种精简指令,设计分层电路。&1t;/br仅仅8位芯片,比起74年英特尔推出的8080芯片只多了一倍晶体管,运行时钟频率为286h,寻址空间为128kb,48管脚……&1t;/br比8080每秒29万次的运算度,这款芯片的运算度并没有因为晶体管多一倍就翻倍。&1t;/br按照谢威的预计,运算度只有38万次每秒。&1t;/br现在,于国峰告诉自己,设计出来却制造不出来。&1t;/br怎么搞?&1t;/br谢威的很多计划都需要芯片,可以说,所有计划,都是围绕芯片而展开。&1t;/br没有芯片,别说计算器会胎死腹中,连无线电台、后续战机相关控制系统、plc等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1t;/br绝不能让芯片再成为这时代的拦路虎!&1t;/br“如果降低一些性能要求呢?”&1t;/br谢威咬牙问道。&1t;/br先解决有无,再考虑技术性能提升。&1t;/br“谢威啊,国内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刚刚突破,已经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了。要能搞出这芯片,国防科大的亿次计算机项目,就简单了。”&1t;/br亲自帮着谢威完善芯片电路的于国峰,很清楚这款芯片性能的优秀。&1t;/br问题是,制造不出来!&1t;/br“不对!不对!”&1t;/br听于国峰对国内半导体行业介绍,谢威总觉得哪里有问题。&1t;/br之前不是半导体行业,却在相关领域创业并实现财富自由的谢威,在公司芯片被国外卡脖子时,研究过国内半导体展历程。&1t;/br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内集成电路生产制造技术,比国外差,差距也是有限的。&1t;/br之所以没落,是因为基础配套没跟上,大规模生产能力不行、质量也差,加上国外产品涌入,抢夺了市场,使得相关企业更加难以获得研经费。&1t;/br据数据表明:7080年间,相关芯片制造厂每月生产cpu芯片产量仅仅只有几百片,合格芯片不到两位数。&1t;/br这意味着这些厂只有不足1的合格率!&1t;/br在计划经济时代,芯片用户是部队、航天等,只要能满足性能,产量跟良品率要求不高,可以说不计成本。&1t;/br改革开放,国外芯片大规模进入市场,成本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国产芯片如何竞争?&1t;/br“哪里不对?”&1t;/br于国峰问谢威。&1t;/br“听说沪市无线电14厂设计的1024位移位存储器,集成元器件8820个,完全有能力生产我所需要的芯片!”&1t;/br“那得要钱啊。只生产几片,产能紧张的他们不会接。”&1t;/br于国峰叹息:果然是年轻人。&1t;/br作为计算机系负责人,于国峰对沪市无线电14厂还是比较了解的,即使学校函去,怕是也得等。&1t;/br“于主任,咱得去沪市一趟。”&1t;/br谢威严肃地说道。&1t;/br重来一次,绝不能再让芯片卡脖子。&1t;/br绝不!&1t;/br虽然谢威并不愿意在这个年代出远门,可实在是没法等下去。&1t;/br哪怕他清楚,等到80年,清华大学研制的精度3微米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会成功,依然等不了。&1t;/br计算机技术展日新月异。&1t;/br有了芯片高性能芯片,很多研究进度都会加快,技术才会展更快。&1t;/br国外,是不可能提供高性能芯片的。&1t;/br“去沪市?没钱不行啊。”&1t;/br于国峰一脸苦涩的笑容。&1t;/br“于主任,您帮忙安排一下介绍信跟火车票,咱尽快去沪市,我找校长要钱去。”&1t;/br也不管于国峰是否同意,转身向外走去。&1t;/br“这小子!反应如此大,难道有什么我不了解的?”&1t;/br见谢威反应激烈,于国峰疑惑不已,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摇头叹息:“校长手里的钱,哪那么容易要到!等你要到钱,再安排吧!”&1t;/br谢威出现时,李瑞正要出门。&1t;/br见到谢威,李瑞一阵头痛。&1t;/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